就快要填高考志愿了,还有点小紧张哈哈哈,我不知道怎么填呢,有过来人知道的吗?可以跟我说说嘛,高考志愿表要怎么填呀,有没有什么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求告知
填报高考志愿的方法
一、专业优先
这种方法就是把专业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适合对某一专业有浓厚兴趣和对自己未来职业有明确规划的考生。
这种方法必须把第一志愿(A志愿)作为重点来考虑,如果填报得好的话,第一志愿就会被录取。
在填报第一志愿时,必须采取稳的方法,就是你的位次比要填报的学校的这一类专业近几年的录取的最低位次要高一些,这样被理想专业录取的机会就很大。
在专业选择时也没有必要过于执着,只要是一个学科的专业其实所学的课程相差不是很大,比如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经济类,一个学科类别下有很多专业,但所学内容差别不大,所以在填报时只要是一个学科类别的都可以。
如果上大学后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满意,到考研时再重新确定自己想学的专业方向也是很容易的。
在使用这种填报方法时,要仔细研究学校的招生计划,尤其是外地学校,招生的人数较少,专业也很少,有些学校的招生专业都很相近,这种学校的志愿就比较好填,完全可以采用冲的办法,因为不管被哪个专业录取都可以接受。
采用专业优先的填报方法,一般来说,学校的层次需要适当降低,因为很多学校录取的最低分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相差很大,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专业优先的填报方法对填报志愿的人要求较高,要求掌握学校每个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可以请专业人士帮助。
小编推荐: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
二、学校优先
学校优先就是以自己的成绩尽量能上一个层次更好的学校为原则,适合那些分数较高,对专业不是太挑剔的考生。
因为高分所对应的大学都是名校,一般来说,这些学校的专业实力普遍较强,不管学什么专业,毕业以后都能找一个不错的工作,因此,学什么专业都可以。
这种志愿的填报方法一般采取“冲”、“稳”、“保”的办法,可以选择两个甚至三个比自己分数高或者接近的学校作为“冲”的目标,然后选择两个比自己分数稍低的学校,作为“稳”的目标,最后选择两个比自己分数明显低一点作为保底。
这种方法不太适合分数比一本线高不太多的考生,因为这个层次的部分学校(尤其是本省学校)专业实力相差很大,有些专业纯粹是为了扩大招生规模而设,专业实力很差,就业情况也不好。
比如这些学校开设的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英语等专业。
如果你采取院校优先的办法,很有可能就被调剂到这些没人愿意上的专业,毕业以后就业会存在问题,但是,由于很多考生和家长对这一情况不是很了解,被这些专业录取后进退两难。
填高考志愿的注意事项:
1、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校是否是正规学校,我相信很多人对于野鸡大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是只有一个大学名称,但是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存在。
2、另外填志愿的要注意的就是顺序问题,相信大家应该都清楚,在录取的时候是从第一志愿开始依次往下录取的,因此,填报志愿时候学校的顺序也是很重要的。
3、其次就是志愿应该怎么来填,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都可以去尝试尝试提前批,或者是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因为它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对填报志愿很有帮助。
4、最后要说的就是填报志愿最可靠的指标不是分数,而应该是排名,基本上每年的排名都是不会变的,所以一定要对照自己分数的省排名去估计自己所填学校调档线的省排名来决定。
5、填报志愿最可靠的指标不是分数,而应该是排名一些硬性指标,基本上每年的排名都是不会变的,所以一定要对照自己分数的省排名去估计自己所填学校调档线的省排名来决定。
作为已经高考完的学姐来说,填报志愿确实很让人头疼,当初可是宁愿再高考一次也不想填报志愿呢,那么填报志愿需要注意什么呢,首先要先选好地区,再选确定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再根据自己高考分数的省排位选学校,现在高考都是平行志愿,总共7个志愿,前面2个是冲的,中间2或者3个是比较稳进的,后面的应该是保底的,就是一定能进的。而且要考虑好是否服从调剂,如果不服从,就直接等补录或者去等下一批的录取了。
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
1、填志愿第一步要干嘛,不是别的,是确定你的分数在省内的排名。这样才好有明确的对比。分数线,分数都是不太准的,因为每年情况不同。
2、第二步,拿起手中的志愿书,寻找你想填报的学校、专业代码。
3、第三步,确定该校招生计划。为什么要确定?因为有些学校在你的省份是不招生的,或者说招生很少你进不了,所以不要浪费自己能填的机会。
4、大体确定招生计划后,登录你确定的学校官网,查询历年录取分数和排名,今年的招生计划(包括是否扩招等),然后和你自己的分数对比。(小编要重点提示,不要随意相信招生网上的数据,有任何疑问,去官网留言或打电话给招生办询问)
5、确定学校后,编排填报顺序。这个大家应该都清楚的,冲、稳、保的结构,确保你有书念。
6、最后,千万记得在填报时间内登录填报。不要等过了时间再来个,你忘了,那就是绝对的凉凉。祝大家填报顺利,都能去自己想去的学校哦!
填高考志愿的禁忌:
一忌:高考后准备
很多家长和考生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几天就能搞定。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以本科为例,往年考生一般需要填报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备选学校,这样就可能达到15-20所。实行新高改的浙江,更是多达80个志愿选择。
在这短短几天之内,考生及家长保证自己能够读完80余所高校的招生简章吗?能够根据往年录取分数线测算出18年大致的校线吗?能够弄懂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平行志愿、专业录取、极差录取等录取规吗?……
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报得巧,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拿不下来的。因此,希望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重视高考志愿填报,早作准备,不要等到考试完了以后再抓,那样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二忌:越俎代庖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到底是家长为主,还是学生为主呢?相信很多家长知道,一切都该以孩子为中心。但在实际填报中,习惯帮孩子做决定的家长,往往不知不觉中又引导孩子遵从他们的意见,成为志愿填报隐形的主宰者。
这种现象出现,很大原因在于: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经验丰富,知道哪些学校实力好,哪些专业未来更吃香,所以,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这里,家长普遍忽略了:
这个阶段的考生大多十七八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有一定的认识。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上大学——读书。而这个书是由考生去读,如果他不认可、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
所以,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该以考生为主,家长只起参谋、辅助的作用,绝不能越位,更不可包办代替。
三忌:盲目随从
在准备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家长和考生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网上查询消息,咨询身边的亲朋好,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不会利用,好事就可能会变成坏事。
看人家孩子报什么,也就跟着报什么。孩子的成绩不一样,志趣不一样,人家填报的学校、专业能被录取,而盲目跟着人家走,不一定就能被录取。
所以,2018届家长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时,一定要好好研究、读通、弄懂,切记听风是风,听雨是雨。
四忌:目光狭隘
高考志愿填报中,有不少的家长犯了“目光狭隘”的禁忌,导致孩子错失了很多机会。比如:
多渠道升学机会。除了高考统考之外,我国还有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国家专项计划等等多渠道的升学机会。省外也有好大学。不少地方,特别是直辖市和东部沿海一些城市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到外地上学,宁可躲在“家里”读二本,也不愿到外地读一本。
所以,2018届家长可以主动把眼界放宽,多渠道多方面了解各类高考资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选择其他的升学路径或高校。
五忌:冒险主义
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偌大的志愿填报表上,只报了1所或者2所学校,这是高分考生和家长易犯的错误。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掌握孩子自身的真实水平,盲目追高,结果导致志愿失误,影响了孩子的前程。
家长和考生详尽掌握院校数据与信息,并将高考志愿表填满,不放过任何机会,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六忌:望名填报
不少家长易感性判断,认为“信息化”就是学计算机,“新闻学”就是当记者等等。而一些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专业与“贸易”“信息”等联系起来,一些考生不掌握真实内情,纷纷报考,结果并未如愿。
前几年计算机专业大热的时候,河南一家长的孩子高分考取了某高校“会计信息化”专业。这个家长认为信息化大概就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会计信息化”又是会计又是计算机,热门专业大联手,毅然决然地让孩子报考了会计信息化。可是孩子到了学校后发现,原来的想法太傻了,会计信息化专业其实还是会计专业,只不过把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会计应用的新平台。孩子本来对计算机专业一往情深,原本想成为以计算机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将来做个IT精英,无奈选错了专业。
七忌:全依兴趣
在填报高考志愿中,兴趣是很重要,但认识自我更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对自己有客观清醒的认识才是填报志愿的首要因素。
针对于学科专业没有方向的同学,可以通过“天赋基因解码”发现自己的天赋方向。